首页 > 律谷新闻 > 高盛最新报告:人工智能可影响全球3亿份工作和欧美三分之二工作/微软+OpenAI”联手的新一站:网络安全|一周法律科技速递简报

高盛最新报告:人工智能可影响全球3亿份工作和欧美三分之二工作/微软+OpenAI”联手的新一站:网络安全|一周法律科技速递简报

2023-04-01

"



LEGALTECH FM 

科技之声

对科学的信仰,

使我们在这个偏见与斗争丛生的时代,

找到了最大的公约数。

大家好!

这里是LEGALTECH FM,

每周和您分享近期全球法律科技简讯。



LEGALTECH FM | 科技之声

本期导读



2022年以来,生成式AI技术在众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作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生成式AI可以理解并生成人类语言,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虽然生成式AI在法律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律师。在复杂的法律案件中,律师的经验和专业判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未来的趋势是人工智能与律师共生,共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提高律师工作效率:生成式AI可以辅助律师完成大量繁琐的工作,如查阅法律条文、分析案例等,让律师更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建议。


提升律师服务质量:生成式AI可以帮助律师更全面地了解客户需求和案件背景,为律师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使律师能够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扩大法律服务领域:在生成式AI的帮助下,律师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例如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支持,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LEGALTECH FM | 科技之声

本期简报


高盛最新报告:人工智能可影响全球3亿份工作和欧美三分之二工作



投资银行高盛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劳动力市场可能即将出现“重大颠覆”,人工智能(AI)会影响相当于3亿份全职工作的工作量。在美国和欧洲,三分之二的工作岗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自动化。


但这也可能意味着新的就业机会和生产力繁荣,最终可以使全球GDP增加7%。


高盛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在美国,“在那些暴露(给AI)的职业中,大多数工作量中有很大一部分(25-50%)可以被取代,但部分工作量是可以被取代的。”


在全球范围内,多达3亿个工作岗位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发生变化——尽管从历史上看,技术进步不仅会使工作变得多余,还会创造新的工作。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还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全球GDP提高7%。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将有所不同。在美国,办公室和行政支持工作中可以自动化的任务比例最高,为46%,其次是法律工作,为44%,建筑和工程中的任务为37%。生命、物理和社会科学领域紧随其后,为36%,商业和金融业务以35%位居前五。


另一方面,建筑和地面清洁和维护部门只有1%的任务易受自动化影响。安装、维护和维修工作是受影响第二小的行业,有4%的工作可能受到影响,建筑和采掘业排名倒数第三,为6%。


欧洲的情况类似,文职工作受到的影响最大,因为他们45%的工作可以实现自动化,而手工艺和相关行业中只有4%的工作容易受到影响。总体而言,欧洲24%的工作可以实现自动化——略低于美国25%的平均水平。


在全球范围内通过AI实现自动化,不同国家情况也不同。“我们的估计直观地表明,与DM(发达市场)相比,EM(新兴市场)中接触自动化的工作较少,但全球18%的工作可以在就业加权基础上由AI实现自动化。”报告说。


根据报告引用的研究,60%的工人所从事的职业在1940年时并不存在。但其他研究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变革取代工人的速度比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快。报告总结说,如果生成式人工智能像以前的信息技术进步一样,它可能在短期内减少就业。


(来源:澎湃新闻)


Panoram正式推出免费微软法律社区



3月27日消息,法律数字化转型专家Panoram今日宣布正式推出他们的微软法律社区。在那里他们将围绕微软365及其在内部法律行业的具体用途提供免费活动、视频和思维领导内容。


微软365是面向数字商业的企业技术平台,不仅提供Office Worker应用套件(如Word和Outlook),还有一系列旨在通过自动化和卓越的数字体验提供更高性能的业务生产力工具。微软与团队一起正在向协作、知识共享以及事务执行的新世界敞开大门。


Panoram联合创始人Rick Seabrook评论说:“大多数内部法律部门已经可以使用微软,但尚未开发其在法律自动化和更广泛的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全部潜力。我们希望帮助法律行业了解这个平台的力量,并通过这个社区分享观点。”


(来源:LEGAL IT Professionals)


“微软+OpenAI”联手的新一站:网络安全



北京时间3月29日早间消息,微软推出一款新的人工智能对话工具Security Copilot(安全副驾),能够帮助网络安全团队防止黑客攻击,并且在遭遇攻击后进行处置。


微软最近发布了一批人工智能对话工具,被统称为Copilot(副驾)。美东时间周二,该公司介绍说,安全副驾使用了AI专业厂商OpenAI公司研发的GPT-4语言模型,以及网络安全领域的专业数据。


微软此举是为了利用这一工具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发现黑客攻击中不同证据之间的联系,比如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一个流氓软件的文件,或是遭到攻击之后信息系统的残留现状等等。


多年来,微软和其他网安公司一直在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发现漏洞以及根除可疑行为。但上述最新的AI技术不仅可以加快分析速度,还能用英语大白话和用户对话,让AI或网安专家之外的人也能上手。


微软负责网络安全、合规、身份和隐私事务的副总裁Vasu Jakkal表示,疫情爆发以来,微软发现网络黑客攻击的数量激增增长,一旦用户单击网络钓鱼链接,黑客平均只需要花费1小时12分钟,就可以自由访问用户收件箱中的全部邮件。而在过去,搞定这种访问权限得要几周甚至几个月。


用户可以向安全副驾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如何才能隔离已经被黑客攻破的设备?”用户也可以让安全副驾整理出网络攻击前后,所有发送或者接收到危险链接邮件的人员清单。安全副驾也能够轻松撰写有关黑客攻击发生和处置的报告总结。


据悉,微软首先会让一部分客户使用安全副驾,未来会逐步增加用户规模。如果要对攻击的黑客采取措施,安全副驾必须和微软其他的安全软件协同工作,未来微软也准备把安全副驾整合到其他的软件产品中。


(来源:新浪科技)


美国议员提交更改链上交易的法案遭群嘲



3月29日消息,2023年2月9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参议员Robert Peters悄悄地提交了一项名为《数字产权保护和法律执行》的法案,该法案要求:对于在州内发生的区块链交易,在收到法院命令后,区块链网络需配合更改区块链交易或者执行智能合约,且该过程无需私钥参与。若区块链网络不予配合,会对区块生产者或网络验证者每天罚款5000到10000美元。


这一法案在佛罗里达律师 Drew Hinkes 将其发到社交网络后引来巨大的争议。拥有12万粉丝的加密分析师foobar表示,法院无需私钥即可让链上账户进行交易是一件很搞笑的的事。


投资公司 Delphi Labs 的律师兼总法律顾问 Gabriel Shapiro 直接点明这一法案想改变区块链网络的“不可篡改性”。Hinkes 也表示这一提案难以实现,暴露了立法者对区块链技术的无知。


不可篡改性---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征之一


作为脱胎于比特币的技术,区块链的核心思想是将包含交易数据的账本交由全系统的节点而非单个或者少部分节点来维护、保管。由于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参与到账本的维护,不再单纯依赖于某个节点,它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由于每个节点都保存一份账本,单个节点难以控制或篡改数据,这赋予了链上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公开透明等重要性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与哈希函数的应用密不可分。


如果一个区块的交易信息被改变,那么该区块体、区块的哈希值也将被改变,该区块之后区块的哈希值也将被改变。如果想让后面的区块还能连接到它,后面所有的区块必须全部同时修改,否则被改之后的区块就全部脱离了区块链。


“杀死”不可篡改性恐难实现


参议员Robert Peters的法案难以落地,因为他在要求区块链的出块节点、验证节点做他们难以做到的事。如果一个区块中的交易被篡改,那么这个区块以及这个区块之后的区块哈希值将异于其他节点所携带的区块,会被系统自动识别为非法区块,这也意味着这笔交易会被识别为无效交易。即使每天对节点进行高额罚款,那也无济于事。


同时,这一法案还要求无需账户私钥即可对该账户的资金进行交易,这无异于打翻了“我的钱就是我的钱”这一加密世界信仰。如若成真,那么这么做的区块链网络将会马上被加密社区抛弃。毫不客气的说,这一要求是在“杀死”区块链。


综上,参议员Robert Peters的法案不仅在实践中难以执行,反而会加剧司法实践与区块链技术、社区的冲突,注定难以实现。


(来源:新浪财经)


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中应扮演什么角色?最高法发文明确!



如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司法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中国特色的网络司法模式在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时,减轻了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负担。


今年1月30日,哥伦比亚一名法官借助ChatGPT作出了一份关于自闭症患者免于支付治疗费用而获得医疗服务的法庭裁决。有人称该案为“全球AI审判第一案”。


3月15日,GPT-4上线,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其已经具备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能力。


人工智能替代人类的担忧再起:照此速度发展下去,中国法院未来会不会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判案?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何帆表示:“在中国法院,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法官办案,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代替法官裁判。”


“过去,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担忧,认为法院办案负担那么重,技术发展那么快,未来会不会有‘机器法官’,‘机器裁判’会不会有碍公平正义的实现。”何帆指出,去年12月,最高法印发《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开创性提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之一是“辅助审判原则”。


《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明确,坚持对审判工作的辅助性定位和用户自主决策权,无论技术发展到何种水平,人工智能都不得代替法官裁判,人工智能辅助结果仅可作为审判工作或审判监督管理的参考,确保司法裁判始终由审判人员作出,裁判职权始终由审判组织行使,司法责任最终由裁判者承担。


(来源:法治日报)


以上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转载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END

创新     专注     极致

手机扫一扫
分享给我的朋友